孕妇精品aⅴ在线,最新在线午夜不卡视频,色哟哟精品,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

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國內

90后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4-12 14:23:00來源: 揚子晚報

  90后碩士彈唱古詩詞直播間受熱捧

  以古琴演繹古詩新韻,為30多首古詩詞創(chuàng)作了古琴吟誦調

  近日,一位90后女生古琴吟誦的直播吸引了不少“知音”。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,這位女生名叫王伊,自幼學習古琴,因為興趣和熱愛在考研時從英語跨學科選擇了古代文學專業(yè)。通過古琴與吟誦相結合,以古琴演繹古詩新韻,目前,王伊已為30多首古詩詞創(chuàng)作了古琴吟誦調。每天晚上,她以悠然古雅的吟詩聲幫助網友解壓放松,還有外賣小哥來到她的直播間尋求舒緩情緒。

  1她每晚直播古琴吟誦 接受“點單”寬慰網友

  晚上10點半,王伊在其抖音賬號開始了直播。每次的直播通常持續(xù)兩到三小時,她總會身著一身漢服出鏡,背景有時是紅墻綠瓦,有時是高山流水,除了彈奏古琴,粉絲們更加期待的是她伴隨著古琴彈奏的古詩詞吟誦。

  悠然古雅的吟詩聲,給粉絲帶來了獨特的體驗,也令她的直播間顯得與眾不同。很多觀看者在她的直播中第一次接觸到古琴吟誦,有人表示,即便是在這里稍作停留,也能感受到琴聲和吟誦帶給心靈的片刻安寧。

  “每晚直播演奏的曲子,既有古曲,也有現(xiàn)代的曲目。比較受大家喜愛的傳統(tǒng)古曲是《梅花三弄》,另外現(xiàn)代曲目《半山聽雨》《歸來》人氣也不錯,特別是吟誦詩詞如《聲聲慢》《一剪梅》《定風波》等,也很受大家的歡迎?!蓖跻粮嬖V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。

  從2021年開始,王伊就嘗試將古琴吟誦帶入直播,2022年開始固定下了每晚的直播時間?!爸赃x擇晚上10點半左右直播,是因為此時正是很多人準備休息的時間,古琴曲調和吟誦聲可以幫助大家疏解一天的疲勞,伴隨他們入睡?!?/p>

  除了自己準備的曲目,王伊也會在直播中接受網友們的“點單”。她說,“有的朋友失戀了,有的朋友可能覺得生活壓力大、最近比較辛苦,都會在我的直播間留言。每當我看到這些留言,就會選擇合適的吟誦內容,用琴聲和吟誦來寬慰他們?!?/p>

  在王伊的粉絲中,有上至70多歲的老人,也有不到10歲的孩子,其中有兩位外賣小哥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這兩位外賣小哥會在送餐的間隙進入她的直播間,“他們經常點的是《云水禪心》等節(jié)奏舒緩的曲子,他們總是靜靜聆聽,很少在直播間內傾訴自己的辛苦,只是偶爾留下‘又要出發(fā)了’‘等我送餐回來再來聽’等話語。我能感覺到,他們希望借助琴聲舒緩工作中的情緒。這些外賣小哥都非常的不容易,每天都奔波在路上,能夠這樣與他們相識,給他們帶去一些小小的安慰,我覺得很值得?!?/p>

  如今,王伊在抖音平臺已擁有了12萬粉絲,她把自己的粉絲稱作“知音”。她告訴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,古琴和吟誦都屬于冷門小眾的門類,自己從來沒想過能擁有這么多認可自己的朋友。大家的稱贊互動、禮物打賞對她來說都是認可和肯定,也是對其繼續(xù)進行研究和傳播的支持和鼓勵。

  2因為熱愛跨學科考研 已為30多首古詩詞配曲

  從小,王伊便接觸中國的傳統(tǒng)樂器。她在5歲那年開始學習古箏,10歲起開始學習古琴,熱愛傳統(tǒng)古典文化的種子在她的心里生根發(fā)芽。

  在王伊讀大三的時候,她與古琴吟誦結緣,引她入門的是她后來的研究生導師。當時,作為學校古琴社的社長,王伊被這位老師找到,請她幫忙為吟誦彈奏配樂。在一次次的合作中,她感受到了古琴與吟誦相結合的魅力,開始嘗試學習古琴吟誦,在考研時決定從本科的英語專業(yè)跨專業(yè)考入古代文學專業(yè),并選擇了吟誦方向。

  王伊坦言,自己一開始并不知道什么是吟誦,只知道“可以一邊彈琴一邊唱歌”,而在后來的學習中,她逐漸了解到古琴吟誦是自古傳承、有跡可循的。她說,“‘詩三百,皆弦而歌之’,古琴吟誦是古人表達心境、修身養(yǎng)性的一種方法;如今通過古琴吟誦,可以讓人們將快節(jié)奏的生活放慢下來,讓人們更多地去感知音樂、感知藝術、感知畫面和感知景象的美?!?/p>

  隨著對古琴吟誦的學習和理解,王伊開始嘗試自己創(chuàng)作古琴吟誦調,如今已為《聲聲慢》《定風波》等詞牌創(chuàng)作了30多首對應的曲調。

  她告訴記者,在創(chuàng)作時需要從古詩詞的意境入手,然后搭配上傳統(tǒng)吟誦的規(guī)則,根據吟誦聲調的高低錯落、長短快慢等,定出旋律的走向。然后,再結合自己的理解,經過推敲和打磨,最終形成一首與詩詞相對應的吟誦調。有時興之所至,她也會根據詩詞內容進行“即興創(chuàng)作”,當然這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,經過多年的努力,如今她已經可以做到“信手拈來”。

  在日常生活中,王伊除了彈奏古琴、吟誦詩詞,還喜歡閱讀、品茗和登山?!拔疫€是比較偏愛傳統(tǒng)文化的,古琴吟誦現(xiàn)在已經融入我生活的方方面面,有時候在登山游覽或是品茗撫琴時,都會吟誦上幾句詩詞,我非常享受這一過程?!?/p>

  3前往多地采集老人吟誦 嘗試“盤活”傳統(tǒng)文化

 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,位居四藝之首,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;而吟誦則是我國優(yōu)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。但“古調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”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這兩項寶貴的文化遺產一度走到了被人淡忘的邊緣。

  王伊在讀研究生期間,開始跟隨導師參與古琴吟誦講學、教材匯編等工作。特別是為了采集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吟誦曲調,她跟著導師前往國內外多地進行采集,曾赴日韓以及國內的山東、廣州、成都、石家莊等多地進行采錄。

  在此過程中,她和導師尋訪到十多位已經八九十歲高齡,兒時讀過私塾的老人,這些老人當年跟著教書先生通過各種調子學習詩詞歌賦,他們?yōu)檫@些老人的吟誦留下了寶貴的視頻音頻資料。而在日本、韓國,也傳承了我國古代的一些吟誦方式和規(guī)則。

  在采訪中,王伊特別呼吁,如今越來越多會吟誦的老人相繼離世,時間很緊迫,如果大家身邊有長輩以前學習過吟誦,可以加入到采錄搶救的行動當中。

  對于未來的打算,王伊告訴揚子晚報/紫牛新聞記者,她目前正在考慮走出房間,前往戶外進行直播,“可能是在山上,也可以是在泉邊”,與大家分享將古琴吟誦融情于景的體驗。

  “網絡的發(fā)展有助于小眾文化的傳播,令我感動的是現(xiàn)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新拾起國潮風”,她表示,自己準備在創(chuàng)作中嘗試將古今融合,使之更加符合當下人們的心境,讓古琴吟誦這一傳統(tǒng)文化被更多人所認識。

  實習生|趙翊彤 紫牛新聞記者|萬承源

(責編:陳濛濛)
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